园区概况 |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园

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园筹建于2000年,2001年12月被正式认定为北京市市级大学科技园。2005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与铁道科学研究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在北京交通大学市级大学科技园的基础上,共同建设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科技园。同年,组建成立了城市交通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2006年10月19日,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共同认定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07年9月,科技园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建了“中关村轨道交通孵化基地”和“留学人员创业园”。2008年12月,科技园被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认定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是全区首批六家示范基地之一。2009年7月,与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共建了“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交大工作站”。2009年11月,与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海淀分局共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园”,并被共青团中央认定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010年4月,被北京市科委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定为“北京市科技创业体验基地”,是全市十家体验基地之一。2010年10月,被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认定为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1年6月,与北京市科委共同建设“北京交通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2012年4月,被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同年6月,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12年9月,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基地”。2012年12月,设立“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工作站北京交通大学联系点”。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科技园)遵循“依托学校、科技创新、发挥优势、服务地方”的建设方针,坚持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特色,以智能交通、通信、光机电为重心,特色鲜明、一园多区”的大学科技园建设模式,科技园具备了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培养复合型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功能。

科技园以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保证,紧紧围绕高校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服务区域经济五大功能规划、建设、发展园区,力争将我校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大学科技园。通过近五年的建设,基本做到了突出“一个特色”,完善“两个体系”,打造“三个平台”,达到“五个效果”。

一个特色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国内第一所培养铁路管理人才的高等学府,是为铁路而生,并伴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在轨道交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是我国铁路行业唯一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性研究院。双方在共同建设大学科技园之初,就决定突出“轨道交通科技园”特色,并围绕这一主题建设大学科技园。

两个体系

(1)轨道交通领域专项孵化服务体系

充分依托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在铁路、轻轨、地铁等轨道交通行业的学科特色,整合人才、技术和市场资源,在轨道交通领域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平台建设的新模式,逐步建立了轨道交通领域“科技成果认定-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项目孵化推广-创业投融资”的孵化服务体系。

(2)大学生自主创业专项孵化服务体系
通过积极参与创业教育,组织创业实践,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为依托,为大学生就业实习、创业实践搭建平台,为大学生企业提供工商、税务、财务、市场推广、项目推介等一条龙服务,逐步摸索出了较为成熟的“教育-实践-孵化”大学生创业服务模式,建立并完善了大学生自主创业专项孵化服务体系。

三个平台

(1)交通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依托城市交通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涵盖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领域,搭建起了北京市交通技术领域的高等院校和交通企业进行技术交流的桥梁,使之成为交通技术领域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重大项目研发合作的重要载体。平台完成了“一站四库”建设,充分发挥了交通技术信息服务、产品测试、技术交流、成果推广、咨询服务的作用,同时建立了科学高效、经济合理、长期发展的运行机制,为交通技术领域相关单位的紧密合作提供长效的保障支持。

(2)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

依托与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共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园”,整合社会和学校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围绕“内外结合、专业与项目结合、资金与政策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建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

(3)创业企业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

依托“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和“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以“孵化+创投”的形式对轨道交通领域科学技术成果和项目提供创投服务,以“无偿补贴”的形式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启动资金。同时以社会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北京市以及民间机构的资金,引入了北京紫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基兰德(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两家风险投资机构进入科技园,为在园企业进一步融资、引入风险投资以及股份制改制提供服务。建立并完善了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创业企业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

五个效果

(1)高校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近三年,共转移科技成果39项,全部直接应用于企业。其中“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简称:CBTC)”和“铁路通信综合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简称:GSM-R)”两项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完成了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引入了社会资金,分别注册成立了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控公司)和北京北交恒通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通公司),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创业企业孵化效果良好。科技型企业共64家,占园区企业的80%,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1家,近三年新增自主知识产权80余项。利用科技园自有创业孵化基金,对20家在园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金额总计2620.8万元,对15家大学生企业无偿补贴72万元,帮助14家企业获得社会风险投资,融资金额逾24000万元。有两家企业正在进行股份制改制,准备上市。

(3)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初显成效。近三年,已有1000多人次的学生选修了创业指导课,或者接受了各种类型的创业教育,共有600人次以上的大学生参加了创业实习、实践活动。已有15家大学生企业得到了科技园组织的创业专项孵化辅导,正式进入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创新创业。创业团队中,有博士生团队2个,硕士生团队4个,本科生团队9个。

(4)轨道交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初具规模。通过近三年的发展,科技园已经聚集了近50家轨道交通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和研发中心。随着北京交大微联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北交信通科技有限公司股份制改制以及上市程序的启动和“CBTC”、“GSM-R”两个项目产业化的完成,初步形成了以微联公司和信通公司为龙头,以交控公司和恒通公司为先锋的轨道交通先进信号控制行业企业集群,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我国轨道交通领域新兴产业基地。

(5)服务区域经济效果显著。科技园作为北京交通大学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渠道,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截止到2010年底,科技园在园企业解决就业2493人,总产值近10亿元,上缴利税逾1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园区发展概况

(一) 硬件设施

北京交大科技园现有孵化场地12000平方米,孵化企业55家,其中科技型企业46家,为入园企业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专业孵化服务。2009年,即将开工的60000平方米的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大厦作为科技园管理、使用,也将成为轨道交通行业科技企业的主要聚集地。

北京交通大学拥有中北电磁兼容联合实验室、水土保持等2个国家级测试认证中心、38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及41个实验室,及轨道交通运行控制与安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国铁道科学院目前拥有8个研究所,各类技术装备3300台,设备原值1.8亿元。科技园已与学校的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所涉及的5个实验室)以及学校图书馆建立起合作关系,并签署了合作协议,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搭建专业化的实验条件资源平台,上述实验条件资源可以满足在孵企业在科技研发、产品中试等对实验设备资源的需求,同时我科技园自有平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平台

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园致力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的技术成果转移,培育和孵化具有市场前景的轨道交通技术研究成果,建立轨道交通技术研究成果发布展示平台,为交通企业提供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和产品,促进轨道交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轨道交通领域内科研成果的孵化和推广提供专业的咨询、信息调研、投融资服务。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园整合北京高校和企业在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的优势资源,组织轨道交通技术研究和产业领域的专家形成智囊团,开展轨道交通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综合咨询服务。

北京交大科技园努力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便利,配合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促成学校与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共建“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中心”,于2009年4月14日正式挂牌成立。北京交大大学生创业园的主要功能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最终建设成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以及各类创业创新要素资源汇聚结合的产学研综合基地。为培养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学习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能,满怀创业激情,充分做好创业实践的准备,2009年6月,创业指导中心联合招生与就业工作处、校团委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发现可培育的科技项目,并使学生创业项目进入孵化阶段。

北京交大留学人员创业园为我校与中关村园区搭建起合作的桥梁,为我校开放办园、引进扶持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我校的产学研合作以及学科建设和科技研发拓宽了资助渠道。通过发挥北京交通大学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科技资源优势及在高新技术转化方面积累的经验,创业园将进一步将孵化功能向企业发展的上下游延伸;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和孵化体系的完善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入驻,从而促进我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地区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产业热点。

(三) 各项代理服务及培训服务

2008年12月份,为充分发挥在人才服务职能、资源和区域上的优势,创造科技园区良好的发展环境,北京交大科技园与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签订“人事服务合作协议书”,搭建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园内企业和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人事代理服务、综合人事服务、才人派遣服务以及才人测评、人才猎头、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和高级人才培训等各项服务。

北京交大科技园充分利用学校已与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所大学及西门子、ABB等国际著名高科技公司建立的全面合作关系,由交大校友出资邀请美国沃顿商学院在我校举办工商管理高级培训班,培训的对象均为国内大中型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的的高层管理人员。并与我校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共建的中澳商学院达成人才培养的长期合作协议。2008年科技园内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相继开展了50多次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各类人才5430人次。

另外,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园还聘请了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入园企业,尤其是刚刚成立的企业提供会计代理服务。北京中立鸿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北京市财政局批准,具有大型企业审计资格、国有及非国有资产评估资格的独立法人单位。为入园企业免费提供会计服务、管理咨询、专业培训等会计代理服务,包括会计服务、管理咨询、专业培训等。